中國作為世界蘋果生產大國,蘋果年產量及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最新統計顯示,2016年我國蘋果年產量為4,039萬噸,2017年為4,139萬噸,2018年4月蘋果主產區由于遭遇了霜凍天氣,導致蘋果出現比較明顯的減產,預計蘋果產量為3,200萬噸。蘋果進出口貿易方面,進口量穩中略有下降,出口量近三年均超過100萬噸,預計2018年的出口總量為117萬噸。上述統計數字均來自近期于上海召開的2018中國(國際)水果大會,在此次大會上,業內知名企業和專業人士與來賓分享了中國蘋果產業的現狀、蘋果進出口貿易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

山東佳農誠信果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姚心省先生向來賓介紹了中國蘋果出口現狀和未來趨勢。據介紹,我國蘋果產量總的趨勢是穩步增長,產量居前五位的省份分別是陜西、山東、山西、河南和甘肅。長遠來看,我國傳統產區的蘋果產量增長幅度將放緩,甚至有可能出現產量減少,而新增產區例如云南和四川等地,未來蘋果產量有望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談到蘋果出口情況,作為世界最大的蘋果出口國,2017年中國蘋果的出口總量達到了近十年以來的最高點,出口總量為133萬噸。我國蘋果的主要出口目的國,從2016年至2018年三年的統計數據來看,主要國家有孟加拉、印度、印尼、泰國、菲律賓、越南等國家,其中2017年印度對中國蘋果實施禁運,2018年中國蘋果出口前五位國家為俄羅斯、孟加拉、印尼、菲律賓和泰國。
中國蘋果的出口數量很大,但是出口現狀還存在許多弊端,一些不足之處還有待進一步完善。據姚總介紹,中國蘋果出口貿易主要以邊貿和海運近港為主,雖然蘋果出口到多達世界63個國家,但是大多數出口國為欠發達國家,因此蘋果出口以低價為主。蘋果出口數量依賴價格,價格低出口量較大,而價格高則直接影響出口數量。同時蘋果出口企業品牌價值不明顯,以低價爭取客戶訂單為主,企業利潤微薄。另外行業機械化程度不高,人工成本居高不下;同時出口包裝模式陳舊,物料升級滯后,導致包裝成本較高。整體來看,目前蘋果出口企業數量眾多,其中不乏一些投機商,直接影響了整個行業的規范性。此外,蘋果貿易受政治因素影響比較明顯,行業的不確定性因素時時存在。不過從宏觀來看,國家政策依然是鼓勵蘋果出口,出口退稅率由5%提高到10%。
在談到中國蘋果出口的未來趨勢時,姚總認為,出口量將會保持穩定,或者穩中有升。蘋果出口企業將會由“小而多”向“大而少”轉變。有統計顯示,2018年蘋果出口企業已由2016年的853家減少為652家。未來特別需要重視的是國產蘋果品質的提升,中國蘋果出口必須從低價競爭向品質競爭轉變,蘋果出口企業必須向規范化、規模化發展,同時加強出口蘋果的包裝改進升級,降低包裝成本以及順應包裝環保的潮流。總之,品牌化、規模化發展是提高出口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說到中國蘋果的進口情況,進口數量近三年一直維持在6萬多噸,來自佳沃鑫榮懋的劉先生在會上也介紹了進口蘋果的基本情況。據介紹,整體來看,來自智利和美國的蘋果呈現出逐年減少的趨勢,主要原因在于來自這些國家的進口蘋果的品種比較老化。不過來自新西蘭的進口蘋果數量近年來卻在逐年增加,皇后、愛妃、爵士等新品種蘋果越來越受到國內消費者的歡迎。考慮到今年國產蘋果減產導致市場價格較高,因此預計今年進口蘋果在國內市場應該有較為出色的表現。(國際果蔬報道)



Copyright @ 2009-2024知農網(ZNW5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