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市場以產能驟減和價格暴漲結束了2019年上半場,對于下半年大家關心的無非是三個問題:還剩多少豬,還缺多少肉,價格能漲多少,我們預計生豬存欄在年底的同比降幅可能達到50%,全年豬肉產量降幅在20%,價格則有望創歷史新高。
生豬去產能進程仍在路上
2019年上半年中國生豬行業經歷了歷史上最慘烈的去產能進程,根據農業農村部公布的官方數據,截止2019年6月底中國生豬存欄同比下降25.8%,能繁母豬存欄同比下降26.7%,降幅之大為歷史罕見。按此推算,6月底生豬存欄約為2.49億頭,能繁母豬存欄約為2540萬頭,均為1997年以來最低。另一方面各機構對生豬存欄的實地調研結論甚至更為悲觀,一般認為截止6月底各主產省的存欄下降幅度普遍在30%以上,其中廣東、廣西、湖北、河南、山東、遼寧等下降幅度都在50%以上。我們認為生豬去產能在下半年將持續進行,存欄水平還將繼續下降,理由是:
(1)、非瘟疫情的影響仍在持續發酵。目前四川和兩湖地區正處于多發階段,已經結束封鎖的前疫區在下半年也完全有可能再次復發,就當前防疫水平而言,非瘟難以控制,既缺乏良好的生物安全環境,也不具備切斷其傳播的有效手段。最現實的應對策略只能是通過去產能進行自然調節,以最高昂的代價實現疫情的可控:即等待產能下降到一定水平后養殖密度大幅降低,留下來的都是管理規范,生物安全做的比較好的企業,其他養殖戶都被清除,此時即使沒有疫苗產品也可以指望疫情能夠達到基本可控的程度。
(2)、補欄和復養不足。受疫情不可控、調運限制、政府扶持力度有限等多重打擊,從業者補欄和復養意愿均較為低迷,農業部門此前曾對1500戶養豬場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因疫情風險大而明確選擇不補欄的養殖戶占55%,猶豫觀望的占22%,打算補欄的僅占18%。雖然在利潤不斷升高的刺激下,補欄和復養的積極性會逐步增強,但考慮到生物安全環境的創建和恢復需要較長時間,對于受到疫情打擊的地區大規模且安全性較高的復養活動要到2020年以后才能全面展開。
(3)、育肥母豬留種緩不濟急。目前各地豬場留種現象逐漸增多,據調查東北部分場戶育肥豬留種量占能繁母豬存欄的一半左右,規模場的銷量中公豬已經明顯多于母豬,我們預計下半年留種將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廣并成為常態化,其空間順序為從東北到華北再到南方地區,估計到2019年底會有超過50%的豬場進行留種,其留種母豬存欄量占能繁母豬總存欄的比重將超過20%。留種會明顯減緩能繁母豬存欄的下降速度,有利于2020年育肥豬供給恢復增長,但2019年下半年育肥豬出欄則將更為短缺,而且三元母豬本身繁育能力較差,會拉低母豬群的整體生產水平。綜合考慮,我們預計下半年生豬存欄會繼續下降,官方公布的生豬和能繁母豬同比降幅可能會達到35-40%,實際降幅將超過50%,同時三元母豬留種所占比重將超20%,造成繁育指標整體水平的下降,從而使得本已短缺的豬肉供給能力雪上加霜。
填不上的豬肉供應缺口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9年上半年豬牛羊禽肉產量3911萬噸,下降2.1%,其中牛肉、羊肉和禽肉產量同比分別增長2.4%、1.5%和5.6%,豬肉產量下降5.5%,按2018年上半年豬肉產量2614萬噸推算,2019年上半年豬肉產量約為2470萬噸,這是2011年以來的歷史同期最低記錄,盡管如此,我們認為上半年豬肉產量同比降幅僅5.5%是被低估的,實際降幅應在10%左右。從定點屠宰量的數據分析,前5月定點屠宰量為9339萬頭,同比下降8.5%,而6月份定點屠宰量仍將延續4-5月份同比下降勢頭,估計上半年定點屠宰量約為1.1億頭,同比下降9%左右。我們假設定點屠宰量能夠反映出整體屠宰量以及出欄量的變化趨勢,再考慮大規模清欄導致生豬出欄體重普遍下降的事實,則上半年豬肉產量下降10%左右才是相對合理的估計。
按照生豬的繁育周期推算,下半年生豬出欄數量大體取決于2018年9月到2019年2月的能繁母豬存欄規模,這一階段正好是非瘟爆發并蔓延至全國的時期,其能繁母豬存欄同比下降約10%左右,但是由于非瘟的影響,生豬死亡率較正常年份至少提高了10個百分點,再加上母豬生產指標下降和育肥母豬留種的影響(估計各影響2-3個百分點),預計下半年育肥豬出欄數量同比下降25%以上,全年出欄量降幅約為18-20%,全年豬肉產量降幅估計在20%左右,即大約下降1000萬噸。
消費替代和進口能夠彌補一部分豬肉供給缺口,根據中國飼料工業協會統計,1-5月份肉雞和肉鴨飼料銷量分別同比增10.1%和14.6%,以此估算肉禽補欄量和相應的禽肉產量同比增幅最多在10%左右,即150-200萬噸的水平,其中大部分增量將發生在下半年。進口方面,由于加拿大肉類產品被禁,中美貿易戰久拖不決,以及東南亞國家爆發非瘟導致其進口需求增加,因此對進口增速也不能估計過高,即便按下半年每月進口豬肉20萬噸,豬雜碎15萬噸的超級樂觀預期,中國全年豬肉產品進口量也難超過350萬噸,同比增加200萬噸,再加上牛羊肉產量和進口量的增長,還可以提供最多100萬噸的增量,把這幾項加起來,大約是450-500萬噸,這就意味著即使在最理想情況下,豬肉供給缺口也只能被補上一半,剩下的五六百萬噸仍然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肉類供給缺口,會給下半年的豬價走勢帶來怎樣的拉動,不言而喻。
生豬價格和利潤創歷史新高
2019年上半年在各地供需缺口輪番驅動下,豬價開啟上漲模式,外三元均價從年初的6元/斤漲至年中的8元/斤以上,漲幅約為40%,上半年均價約為7元/斤,同比上漲約18%,這是在同期生豬存欄同比下降20%,出欄及豬肉供應量同比下降9-10%的情況下出現的價格漲幅,而下半年存欄和出欄的同比降幅還要再擴大一倍,我們預計下半年均價將達到10元/斤,同比漲幅約為50%,年內高點有望突破13元/斤,價格創歷史新高。
養殖利潤方面,由于檢測設備采購、消毒防疫等費用增加導致成本上漲0.5-1.0元/斤,但豆粕、玉米等飼料原料價格同比下降,仍可在相當程度上對沖防疫成本升高的風險,因此養殖利潤將繼續大幅攀升。按生豬價格10元/斤,30斤仔豬35元/斤的價格推算,仔豬繁育利潤約為700元/頭,育肥利潤約為1000元/頭,接近或超過2016年上半年創造的歷史最好水平。超額利潤的出現將吸引更多養殖戶開始補欄或復養,二次育肥現象也將在下半年增多,有可能對豬價形成一定壓力,高位震蕩走勢會較為常見,但如前所述,下半年補欄或復養活動對生產恢復的作用有限,難以填補巨大的市圽供應缺口,類似2016年下半年豬價高位跳水的局面不可能在3年后重演。(農產品期貨網-徐洪志)



Copyright @ 2009-2024知農網(ZNW5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