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研究員趙俊曄
隨著人們的健康飲食觀念逐漸增強,水果消費已成為居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水果價格波動顯著影響居民消費支出。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5月鮮果價格上漲10.1%,6月鮮果價格上漲5.1%。
水果價格的上漲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研究員趙俊曄接受記者采訪,對當前及今年下半年水果價格情況進行了分析。
階段性供給偏緊致上半年水果價格上漲
今年5月份以來,多種水果價格上漲引起廣泛關注,趙俊曄表示,這主要是存儲類水果庫存低和時令鮮果受災減產引起的供給偏緊所致。
“蘋果和梨較耐存貯,是2019年上半年水果市場供給的重要來源。”趙俊曄表示,受2018年春季花期大范圍凍害影響,蘋果和梨入庫存貯量少,2019年春季,特別是5月以后冷庫存貯水平較往年顯著降低,加劇了春末夏初水果市場的階段性“青黃不接”。
同時,部分時令水果不同程度的減產或延期上市,也顯著影響了水果市場供應。因遇暖冬和花期陰雨天氣等災害,廣東、廣西、福建產區荔枝明顯減產,桂味、糯米糍等品種減產約80%,另外,西瓜、葡萄等水果受產地持續低溫陰雨天氣影響,上市期推遲,5月、6月供給也少于常年。
“時令鮮果不能及時補充市場,疊加貯存類水果低庫存,使得水果市場階段性供給偏緊,這也是水果價格高企的主要影響因素。”據趙俊曄介紹,近年來由于面積擴大和單產水平提高,水果總產量不斷增加,水果供給總體充裕,實際上抑制了價格的大幅上漲。上半年水果價格上漲主要是階段性供給偏緊導致的,不具有持續性。
從長期趨勢來看,水果產業發展越來越重視提質增效,水果價格是波動上漲的,其主要原因包括生產環節、流通環節等成本的上漲。優質果品的供給量逐漸增加、可得性提高,優質優價特征明顯。
價格分化、優質優價的特點愈加明顯
隨夏季時令水果大量上市,水果價格進入季節性下降通道。西瓜、甜瓜、桃、杏、李等時令水果集中供應,水果市場總體供應由緊轉松,消費者可選擇余地大,品種之間市場競爭加劇,價格環比回落。
趙俊曄說,根據農業農村部最新的監測數據,截至8月26日,今年7月~8月,6種大宗水果(富士蘋果、鴨梨、西瓜、香蕉、菠蘿、巨峰葡萄)全國批發均價分別為每公斤7.8元和6.74元,環比分別下跌7.13%和13.62%。7月~8月,時令鮮果大量上市,水果價格進入季節性下降通道。
8月,西瓜、鴨梨、富士蘋果、巨峰葡萄批發價格環比降幅分別為14.3%、17.7%、10.7%和24.2%。早熟蘋果集中上市,收購價格回落至2017年水平,早熟蘋果收購價格兩極分化的特點突出,如紅嘎啦普通果品收購價格一般低于每公斤5元,優質果品收購價格能達到每公斤8元以上。
未來水果價格走勢將如何?“9月份,葡萄、火龍果、獼猴桃、早熟蘋果、梨等將集中上市,而部分時令水果如西瓜、桃等供給逐漸減少,水果整體價格預計持續下行。從蘋果、梨、柑橘主產區生產形勢來看,蘋果、梨、柑橘總的供給有保障。”趙俊曄特別提到,近年來水果市場價格分化、優質優價的特點愈加明顯,大宗水果集中上市期間,同質化的中低端果品或存在低價賣難甚至滯銷風險,需要密切關注。(中國改革報、改革網記者 劉政)



Copyright @ 2009-2024知農網(ZNW5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